联系我们

  • 公司名称: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贵金属工作委员会
  •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四惠东龙源文化创意园3层B区B329室
  • 电话: 18601289985
微信公众帐号微信公众帐号

"支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形成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动力”——理事刘强代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建设的价值与策略”课题组发言

    

    制造业的兴盛,是我国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经济大国的重要基础。要保持我国制造业在全球

先进国家“回归制造业”新时期的领先地位,必须全力支持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作

为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

力,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增长点。
 

     一、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金融创新、科研转化、两化融合、模式创新、专才培训等每一项生产性服务业革新都直接关系到企

业的生存与发展。但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与产业升

级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

尚未形成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主要表现在:
 

(一)“散”——产业链尚未完全开发
 

生产性服务业依附于制造业,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多环节。从结构上看,目前我

国制造业使用较多的服务仍以商贸、仓储物流、传统金融等服务为主,而金融创新、科研创新、模

式创新、协同创新等影响制造业提质增效的服务业占比较低,水平不高,尚未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

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态,产业链未完全开发。
 

(二)“低”——集聚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低
 

一方面,现有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集聚化程度不高,入驻企业层次低,高地效应不足。同时,集聚

区示范引领作用较弱,行业龙头企业缺乏。另一方面,我国生产性服务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技

术水平低、同质化现象严重、服务成本较高等问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综合化服务水

平低,提供服务多是单一功能服务,很难满足制造商的服务要求,与制造企业的自我服务形成“低

效均衡”状态。
 

(三)“松”——与制造业融合不紧密
 

一方面,制造企业对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意义认识不清,存在的内在转型动力不足,以及自我服务

模式导致其通过研发、商务咨询、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改造传统产业的需求并不紧迫;另一方

面,生产性服务商服务质量低下、针对性不足,满足不了制造企业的服务要求。制造企业与生产服

务业的供需不匹配决定了两者融合不紧密。
 

(四)“缺”——中高端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
 

生产性服务业是建立在知识和技术基础上的产业,其中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尤其重要。缺乏生产性服

务业发展过程中的领军人物已成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生产

性服务业的障碍之一就是人才问题。
 

(五)“慢”——政府支持鼓励措施落地惠企动作慢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于2014年7月已经公布执

行,至今大部分市县还没有出台具体实施办法。据分析,已公布的省市文件数据,绝大部分只是提

出发展目标,具体的支持鼓励细节鲜有说明,而且一些地方政府仍存在对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

认识不足,对生活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不清的问题。
 

     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一)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集聚化发展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要善于走集聚化之路。以服务业集聚平台为载体,创新机制,深化改革,加

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建设。从税费优惠、用地保障、财政扶持等方面,形成区内外的政策落

差,引导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创意设计、金融创新等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各具特

色、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平台,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二)加快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滞后,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各地应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

需要,加强筹划,推进资源整合,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打破行业、部门、规模和所有制等

因素制约,通过并购、投资、参股和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跨行业、跨领域合资合作,打造专

业分工明确、各具特色的服务平台。
 

1.加大共性研发创新平台。围绕主导产业、关键技术和基础领域,依托专业化企业和科研院所,积

极引进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加快建设研发创新平台,提升相关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2.建设大数据服务平台。大数据平台可为产业提供业内要闻,重点行业专利数据库、战略性新兴产

业数据库等,为企业提供在线专利检索、科技文献及标准数据库查询、商标数据库查询等服务,形

成数据中心集群。
 

3.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围绕现代物流、要素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

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等)、专业服务等领域,打造一批基于互联网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资

源共享,利益共赢。
 

4.建设金融融资平台。加强资本市场的融资力度,成立专门机构来帮助企业上市融资,同时加快发

展新型金融组织为生产性服务业融资。大力发展金融租赁,组建金融租赁机构,拓宽企业融资模

式,规避融资风险。
 

(三)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多层次资本市场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资本市场为平台,以股权为纽

带,可以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大金融创新,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开发出符合生产性服务业特点的金融工具,满足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的融资需求。
 

1.大力培育新三板、四板等场外市场挂牌企业,促进企业产权明晰、规范运作,为获得更多的金融

服务、实现行业整合创造有利条件。
 

2.与交易所、证券公司密切配合,筛选具有稳定现金流的优质资产,如仓储园区,开展资产证券化

试点,拓宽生产性服务企业融资渠道。
 

3.利用科技服务业吸引风险投资的天然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实现风险投资机构与

企业的无缝对接,营造风险投资市场环境,探索建立适合生产性服务业的风险投资和退出机制,着

力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4.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设立“生产性服务业股权投资基金”,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双

创”型服务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破解融资瓶颈。建议对开发建设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的平

台企业,给予大额度的财政奖补,支持政策性开发金融机构给予周期更长、利率更优惠的基础资产

融资支持。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撑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服务理念、商业模式、服务手段和服务产品的创新,而创新的

关键在于人才。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必须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生产性服

务业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高地”。探索建立由企业、高校和

政府共同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训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开展多

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整个行业人才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能力素质,

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理事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建设的价值与策略”课题组在“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的发言。发言人:刘强,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常务副会长)